为深化京蒙教育协作,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北京市实验职业学校与内蒙古赤峰建筑工程学校共同举办主题为“携手点亮未来”的京蒙跨校联合教研系列活动。在北京市实验职业学校支教干部、教学处徐杨主任的统筹主持与组织下,于2025年10月20日至21日连续推出中药专业与幼儿保育专业两场专题线上研讨,以“AI赋能”与“数智融合”为核心,展开一场跨越地理界限、碰撞智慧火花的教学探索。
守正创新:AI注入千年药香,激活中药专业新活力
10月20日的活动以“AI赋能,守正创新:探索人工智能助力中药专业教学新模式”为主题,旨在将北京的前沿技术资源与内蒙古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及产业优势相结合。
活动中,北京市实验职业学校的教师们带来了一系列前瞻性的应用案例。从王淼主任的宏观介绍,到李浩月老师的《智汇药π:点亮社区用药安全之光》、谢君武老师的《趣味识药之探秘地下宝藏》,再到林超老师的《“数”说颗粒剂》和朱泽志老师的《AI生成病例赋能社区教育》,充分展示了AI技术在激发学生兴趣、深化数据理解、连接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

赤峰建筑工程学校则紧扣地域产业特色,由荆文旭主任展望中草药栽培专业的发展与AI辅助课堂的应用前景。徐红敏和纪雪莲老师分享AI在《植物保护技术》中识别农业昆虫,以及在《植物生产与环境》中模拟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教学实践,体现技术赋能下,课堂教学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
智护未来:数智融浸幼保课堂,培育新时代保教人才
10月21日,研讨的焦点转向幼儿保育专业,以“数智赋能幼儿保育专业课堂教学:创新·融合·共生”为主题,共同探索如何培养适应未来数字化幼教职场的高素质人才。

北京市实验职业学校在李慧艳主任的带领下,呈现AI在幼保专业课教学全环节的巧妙融合运用。罗海红老师的“智能娃娃”升级《婴幼儿照护》的实操体验,模拟婴儿哭闹等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实操中精准掌握喂养、安抚等核心技能;胡嘉俊老师将AI用于《幼儿园手工基础》课的作品展示,让原本静态的手工作品 “活” 了起来;赵喆老师利用智能陪练软件辅助幼儿歌曲弹唱教学,提升学生的练琴效率与准确性;腾腾老师则引入“星绘精灵”智能体在《绘画基础》课程中作辅助评价工具,紧跟绘画进程,在不同步骤及时给出改进建议,让学生学习反馈更及时。这些保教课程从多元角度出发,生动诠释“数智素养” 培养的创新路径,为未来幼教人才的数智能力培养提供实践范本。



赤峰建筑工程学校在丛晓敏主任的整体介绍后,由张莹莹和李慧颖老师带来她们的创新实践。“智慧育幼·AI赋能”与“智护未来”等主题,聚焦《幼儿照护》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展现京蒙协作下,教育理念与技术创新在呵护“最柔软群体”上的共同追求。

在两场活动的“研讨交流”环节,两地教师在王淼、李浩楠、李慧艳、齐樱轩等主任的主持下,围绕自身课程应用的心得、困惑与问题展开热烈而坦诚的对话。思想的碰撞不仅加深了理解,更激发了新的灵感,为后续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


赤峰建筑工程学校夏晓红副校长在两次总结发言中均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她表示,京蒙教育协作平台为边疆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这种跨校、跨区域的联合教研,不仅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养,更是推动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此次系列教研活动虽已落幕,但京蒙两地教育协作的新篇章正徐徐展开。它标志着两地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已从资源互补,走向依托信息技术、共研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阶段,为“携手点亮未来”的愿景写下了最生动的注脚。